互联网

互联网(英语:Internet),也称因特网,是指由一些标准的网络协议(TCP/IP)相连的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Web),万维网只是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之一。互联网带有范围广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例如相互关系的超文本文件,还有万维网的应用,电子邮件,IP电话,以及文件共享服务等。

简介

时间轴

  • 1960年,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署(ARPA)出于冷战考虑创建的ARPA网引发了技术进步并使其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中心。
  • 1974年,ARPA的罗伯特·卡恩和斯坦福的文顿·瑟夫提出TCP/IP协议,定义了在计算机网络之间传送报文的方法(他们在2004年也因此获得图灵奖)。
  • 1983年1月1日,ARPA网将其网络核心协议由网络控制程序改变为TCP/IP协议。ARPA网使用的技术(如TCP/IP协议)成为了以后互联网的核心。
  •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创建了大学之间互联的骨干网络NSFNET,这是互联网历史上重要的一步。
  • 1990年11月12日,蒂姆·伯纳斯-李和罗伯特·卡里奥合作提出了一个更加正式的关于万维网(Web)的建议。
  • 1990年12月20日,蒂姆·伯纳斯-李制作了第一个网页浏览器WorldWideWeb(同时也是网页编辑器)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
  • 1994年,NSFNET转为商业运营。
  • 1995年,随着网络开放予商业,互联网中成功接入的比较重要的其他网络包括Usenet、Bitnet和多种商用X.25网络。

互联网服务

互联网协议

互联网协议套件(英语:Internet Protocol Suite,缩写IPS)是一个网络通信模型,以及一整个网络传输协议家族,为网际网络的基础通信架构。它常被通称为TCP/IP协议族(英语:TCP/IP Protocol Suite,或TCP/IP Protocols),简称TCP/IP协议。TCP/IP协议不仅仅指的是TCP 和IP两个协议,而是指一个由FTP、SMTP、TCP、UDP、IP等协议构成的协议簇, 只是因为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和IP协议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称为TCP/IP协议。这个协议族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负责维护。 TCP/IP将软件通信过程抽象化为四个抽象层:

  • 链路层 链路层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电信号进行分组并形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数据帧,然后以广播的形式通过物理介质发送给接收方。
  • 网络层
  • 传输层
  • 应用层

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种概念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英语: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缩写:OSI;简称为OSI模型) ,OSI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分为以下七层:

  • 第7层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提供为应用软件而设的接口,以设置与另一应用软件之间的通信。例如: HTTP,HTTPS,FTP,TELNET,SSH,SMTP,POP3.HTML.等。
  • 第6层 表达层(Presentation Layer)把数据转换为能与接收者的系统格式兼容并适合传输的格式。
  • 第5层 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在数据传输中设置和维护计算机网络中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连接。
  • 第4层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把传输表头(TH)加至数据以形成数据包。传输表头包含了所使用的协议等发送信息。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等。
  • 第3层 网络层(Network Layer)决定数据的路径选择和转寄,将网络表头(NH)加至数据包,以形成分组。网络表头包含了网络数据。例如:互联网协议(IP)等。
  • 第2层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网络寻址、错误侦测和改错。当表头和表尾被加至数据包时,会形成帧。数据链表头(DLH)是包含了物理地址和错误侦测及改错的方法。数据链表尾(DLT)是一串指示数据包末端的字符串。例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Wi-Fi)和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等。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子层。
  • 第1层 物理层(Physical Layer)在局部局域网上传送数据帧(data frame),它负责管理计算机通信设备和网络媒体之间的互通。包括了针脚、电压、线缆规范、集线器、中继器、网卡、主机接口卡等。

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

互联网安全

计算机病毒

参考文献